wsl
時間:2025-04-07 23:34:5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現在大家都基本是談癌色變,不過身邊的人群中患癌癥的幾率越來越高了,不過有一項研究顯示母乳喂養的媽媽和孩子會降低他們的患癌癥的概率,可能很多人覺得不是很可能,八寶網小編為大家講述一下
母乳喂養或可有助于同時降低媽媽和寶寶多種類型癌癥的患癌風險,其中包括乳腺癌。
第一,哺乳期沒有月經和因此出現的激素波動。激素水平的起伏波動尤其是雌激素飆升或與乳腺癌發病存在一定關聯。
第二,哺乳后乳腺組織自行恢復的過程中,往往會將DNA受損的“壞”細胞清除出去,并且給“好”細胞茁壯成長的機會。有DNA損傷和缺陷的“壞”細胞更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生長調節的控制(也就是基因突變),然后無序、瘋狂增殖。同時逃脫機體免疫系統的監控,并且不會主動死亡,然后形成新的腫物,便是癌癥。
第三,母乳喂養的孩子長大后肥胖超重的風險會明顯降低。2014年8月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中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可能與17種常見的癌癥相關。
1、提供足夠營養
(1)母乳含有最天然的營養成分。母乳蛋白質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適合新生兒和早產兒的需要,保證氨基酸完全代謝,不至于積累過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2)母乳成分隨嬰兒月齡增加而變化,以適應嬰兒的需求,是其他代乳品所無法取代的。
2、保護嬰兒健康
(1)保護嬰兒免受感染、腹瀉、中耳炎、過敏性疾病侵襲。
母乳喂養減少了細菌感染的可能,母乳能增強新生兒抗病能力,初乳和過渡乳中含有豐富的分泌型IgA,能增強新生兒呼吸道抵抗力。
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細胞多,可以直接滅菌。乳糖有助于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生長,乳鐵蛋白含量也多,能夠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和活性,保護腸黏膜,使黏膜免受細菌侵犯,增強胃腸道的抵抗力。
(2)降低嬰兒猝死癥(SIDS)、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危險。
母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且易吸收,鈣磷比例適宜,糖類以乳糖為主,有利于鈣質吸收,總滲透壓不高,不易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3)預防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濕疹等疾病。
(4)預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兒,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小得多。
3、促進嬰兒發育
(1)促進腦細胞和智力的發育。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較高,有利于新生兒腦生長,促進智力發育。
(2)吸吮的運動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4、利于增強母嬰感情,使新生兒得到更多的母愛,增加安全感,有利于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為嬰兒的情商培養奠定基礎。
1、側躺(足球)抱法:讓寶寶在您身體一側,用前臂支撐他的背,讓頸和頭枕在您的手上。如果您剛剛從剖宮產手術中恢復,那么這樣是一個很合適的姿勢,因為這樣對傷口的壓力很小。
2、側臥抱法:您可以在床上側臥,讓寶寶的臉朝向您,將寶寶的頭枕在臂彎上,使他的嘴和您的乳頭保持水平。用枕頭支撐住后背。
3、搖籃抱法:用您手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住寶寶的頭,使他的腹部緊貼住您的身體,用另一只手支撐著您的乳房。因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將它托出來哺乳的效果會更好。
4、橄欖球抱姿:橄欖球抱姿適用于那些吃奶有困難的BB,同時還可以有利于媽媽觀察孩子,在孩子吃奶的時候可以調整BB的位置。步驟為讓BB躺在一張較寬的椅子或者沙發上,將他置于你的手臂下,頭部靠近你的胸部,用你的手指支撐著他的頭部和肩膀。然后在孩子頭部下面墊上一個枕頭,讓他的嘴能接觸到你的乳頭。
乳腺癌
美國婦女一生中得乳腺癌的幾率是大約是1/8。乳腺癌的發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生殖、年齡、生育與否、初潮以及絕經時間、是否服用激素、酒精的飲用、體重、胰島素抗性、以及吸煙與否等因素。乳腺癌發生的機制有跟激素載體相關的和跟激素載體不相關的(hormone receptor-negative breast cancer, 這里簡稱HR-negative BC)。
大量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在來自不同種族文化的母親中,母乳喂養可以使患HR-negative BC 的幾率下降10%,且每哺乳12個月,患乳腺癌的幾率就會下降4%。一個來自冰島長達20年的群組研究顯示,每哺乳6個月,乳腺癌的發病率就會下降5%。
到目前為止,母乳喂養對乳腺癌的預防作用還沒有統一明確的解釋,但是哺乳能夠增加乳房內分化的乳腺細胞比例,從而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癌變的可能。由于哺乳期的雌激素處于較低的水平,同時長期哺乳的婦女的生理周期會有6個月甚至6個月以上的延遲從而阻止了排卵周期的產生,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母乳喂養降低乳腺癌發病率的原因。更有些研究認為,在母乳喂養的同時,會排出乳房內一些潛在的致癌物質。
另外,在嬰兒吮吸母乳時分泌的催產素具有阻止細胞癌變和腫瘤生長的作用。母乳的這些保護機制在年輕的母親身上最為明顯。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在乳腺癌、肺癌、大腸癌之后第四大女性常見癌癥。關于子宮內膜癌發生的假說稱之為“未受抑制的雌激素假說 (Unopposed Estrogen Hypothesis)”。根據這個假說的觀點,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增加是由于體內雌激素長期處于較高的水平而未受孕酮的抑制導致的。
而母乳喂養期間雌激素恰恰會受到孕酮的抑制,從而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研究顯示,每多哺乳一個月,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就會下降2%。在日本仙臺市東北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中也得出母乳喂養降低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的相同結果。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同樣是女性常見的癌癥之一。雖然具體的機制尚不明確,但母乳喂養能夠抑制排卵周期的產生,降低體內雌激素的水平從而抑制甲狀腺癌細胞的分化和轉移。在對超過2000個案例的研究中顯示,母乳喂養能使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降低9%,而每多哺乳一個月,甲狀腺的癌的發生率就會降低1.7%。
卵巢癌
卵巢癌是造成女性死亡的第六大癌癥,而該癌癥的發生機制同樣也尚不明確。母乳喂養能夠抑制排卵周期,降低促性腺激素以及黃體化激素的分泌,從而抑制卵巢癌的產生。對超過17000位患有卵巢癌的女性的研究顯示,母乳喂養能夠使卵巢癌的發生率降低30%之多。
同時,卵巢癌發生的概率與哺乳時間的長短呈負相關。哺乳少于6個月的母親,卵巢癌的發生率僅降低15%,而哺乳超過12個月的母親就能夠使卵巢癌的發生率降低36%。
美國兒科學會母乳喂養守則
在嬰兒0-6個月時全母乳喂養,6個月之后與添加的輔食一起繼續母乳喂養到12個月。一歲以后,在母親和嬰兒同時需求并可以接受的情況下,持續哺乳?!?/p>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