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2 00:14:2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大家好,如果您還對幼兒園大班教學案例不太了解,沒有關系,今天就由本站為大家分享幼兒園大班教學案例的知識,包括幼兒園大班第一課分解與組成怎么教的問題都會給大家分析到,還望可以解決大家的問題,下面我們就開始吧!
本文目錄
2、初步學習正確的翻書動作,學習一頁一頁翻圖書。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初步學習正確的翻書動作,學習一頁一頁翻圖書。
活動導入部分請幼兒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梳理幼兒原有認知經驗,在此基礎上教師現場補書,幼兒發現補書的不容易,以鞏固他們對愛護圖書重要性的認知。
1、請幼兒說一說有什么好方法能幫助破圖書
三、討論怎樣避免弄破圖書(結合幼兒實例進行討論)
圖書應該怎樣拿,怎樣放?(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自己看書時應該注意什么?打擊一起看書時應注意什么?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正確的翻書動作。
《愛護圖書》是小班年齡段的社會活動。我本來想達到的目標是1.懂得要愛護圖書。2.初步學習正確的翻書動作,學習一頁一頁翻圖書。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和《綱要》中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中指出“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眮碓O計本教學活動。
這是一個社會活動,“愛護小圖書”是一個非??斩吹?,但又是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每次的圖書閱讀中似乎都會涉及到一些這方面的注意點,如何通過形象、具體、生動的手段讓小班的孩子情感產生共鳴,這是我對這個活動首先考慮的問題,但在當我走進教室,進行活動時發現,孩子們情感不投入,有些孩子看見老師扮演書寶寶還在那邊笑,所以我們調整了策略,通過播放錄音、觀察圖書寶寶封面來了解書寶寶傷心的原因,進而導入課題,同時也提高孩子觀察能力。
我覺得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進行這樣的調整:1.在最后可加入修補圖書的環節。2.在討論的時候可引導幼兒多說說如何正確翻閱圖書的方法。3.在活動結束后,可以在圖書架及每本圖書上都做了相對應的顏色標志,讓幼兒根據圖書的顏色將放到相對應的位置?;顒咏Y束后,我們班的孩子對圖書寶寶都愛護有加,輕輕地,一頁頁的翻書。這個習慣還需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進行。
1、開一個有創意的幼兒園大班家長會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2、創新會議形式:不局限于傳統的演講式家長會,可以嘗試采取互動式、體驗式、討論式的形式。比如通過工作坊或者研討會的形式,讓家長們參與進來,與老師、園長或者其他的家長交流互動,分享育兒經驗和觀點。
3、利用技術手段:比如通過在線平臺進行直播,讓無法到場的家長也能參與進來。在會議過程中利用PPT、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使內容更生動有趣,易于理解。
4、主題活動:設計一些與大班孩子成長相關的主題活動,比如“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等,邀請專業人士或有經驗的家長來分享。
5、合作游戲:設計一些需要家長們合作完成的游戲或任務,這樣不僅能增強家長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也能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和體驗如何教育孩子。
6、問卷調查:在家長會前,可以設計一份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們的需求和困惑,根據他們的反饋來調整會議內容和形式。
7、故事分享:邀請一些成功的案例分享他們的育兒經驗,比如孩子是如何克服困難、取得進步的,這樣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8、分組討論:將家長分成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形成一些共識。
9、設置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一些親子活動,比如手工制作、游戲比賽等,增強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10、制作感謝視頻:在會議結束時,播放一段感謝視頻,表達對家長和老師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可以展示孩子們的成長瞬間。
11、會后活動:比如組織一次親子游園活動,或者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社區活動等。
12、無論哪種形式的創新,都要以關注孩子的成長、滿足家長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家長會的目的。
首先可以分享一些高空墜物受傷的案例,然后提問幼兒該怎么做,最后不要再樓下停留,上樓前可以望一望,提示廣大人民不要高空拋物。
1、在幼兒園大班第一課中,分解與組成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2、引入主題:首先,通過圖片、故事或實物展示,向幼兒介紹分解與組成的概念。例如,可以展示不同形狀的物品(如積木、拼圖等),讓幼兒觀察它們是如何通過分解和重組形成新的形狀或物品的。
3、講解概念:解釋分解與組成的含義,例如,分解是將一個物品分成若干個部分,而組成則是將這些部分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整體??梢酝ㄟ^實際操作演示給幼兒看,例如將一個積木分成幾塊,然后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形狀。
4、分類與配對:讓幼兒根據形狀、顏色或大小等特征,將物品進行分類。然后,引導幼兒將相同類型的物品進行配對,例如將紅色積木和藍色積木配對,或將三角形積木和正方形積木配對。
5、組合游戲:設計一些簡單的組合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分解與組成的樂趣。例如,讓幼兒將拼圖塊按照圖案排列,然后重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圖片。
6、創作活動:鼓勵幼兒在紙上或畫板上創作,將不同的形狀、顏色或大小等特征進行組合,創造出新的作品。
7、討論與分享:在課堂上,鼓勵幼兒分享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分解與組成的實例,如玩具的拆裝、食物的組合等。這有助于加深幼兒對分解與組成概念的理解。
8、鞏固練習:通過布置一些作業或游戲,讓幼兒鞏固所學知識。例如,可以布置一個任務,讓幼兒將不同形狀的積木按照顏色或大小進行分類,或者設計一個簡單的拼圖游戲。
9、鼓勵探究: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探究分解與組成的現象,如觀察家庭物品的拆裝過程,或參加一些手工制作活動。
10、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幫助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分解與組成的概念,并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播放動畫視頻,里面的人物使用筷子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的用餐狀況,培養幼兒愛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老師發動我們渾身的解數,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而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只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吃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和提高用心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焙⒆拥玫接眯牡陌凳竞髸鲃拥啬7?。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學案例到此分享完畢,希望能幫助到您。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