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04 16:09:4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感統失調不是病,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上有不同差別而已。
感統失調一般分為3個程度:輕度、中度、重度。
很多人成年之后依然感統失調,比如動作不協調、暈車、恐高,這些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
雖然感統失調不是病,但是因為它會對孩子的專注力、學習力、身體協調力、情緒控制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帶來阻礙,如果不能及時通過有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幫他們改善,恐怕孩子在日后的生活學習中會遇到不少的困難。
1.前庭功能失衡:表現為自控能力差,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愛搞小動作,下課時到處亂跑,愛招惹別人,有攻擊行為,平衡能力差,走路愛摔跤、方向感不明、情緒不穩定等,有些孩子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表達困難等。
2.觸覺防御過度:不喜歡被別人觸摸,害怕陌生環境,不合群、膽小、退縮、交往不良、緊張、孤僻、脾氣暴躁、黏人、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
3.視知覺障礙:喜歡看電視但卻無法流利閱讀,經常丟字漏字、寫字慢不工整、筆畫顛倒、抄錯題、寫錯數、計算經常出錯。
4.聽知覺障礙:語言表達差,不能完整敘述一件事情,詞匯貧乏,組詞、造句、作文困難等。
出現上述癥狀最好對他們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想培養感覺統合能力,一點都不難,感統訓練游戲就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感統訓練,更加有利于被孩子接受。
1. 擺蕩游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里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里輕輕地搖晃,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
等到寶寶一歲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并將孩子置于毛巾中間,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輕輕搖晃。
2. 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并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
待寶寶二歲后,就可以玩進階游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后與孩子間隔約二公尺,分別坐于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游戲。
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游戲,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并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
訓練目的: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鏡子游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玩模仿游戲。
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區辨左右方向,這對寶寶的觀察,與動作計劃能力有長足的進步。
不過,一開始不要太難,應從一只手開始,再進展到全身,以免動作太復雜,寶寶一時記不清,而產生挫折。
4.地面探險:(1~2歲起)
玩法很簡單,寶寶一歲時,就可以在家里布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寶寶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游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
等到寶寶二歲起,媽咪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游戲。
5.疊積木:(2~3歲起)
自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工具是約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寶寶嘗試用一手或兩手將積木疊高即可。
待寶寶長大些,到了三歲,就必須換小一些的積木,約三公分立方來訓練,讓寶寶試著使用積木,進行疊高或創作游戲,
訓練目的:有助于改善手眼協調,并可順道訓練寶寶的創造力,及注意力。
6.跳格子:(3歲起)
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于地,并固定,注意喔!每塊的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后就可以讓寶寶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很有趣吧!
這對baby的空間概念訓練,及本體覺刺激,都相當有幫助,不妨多進行。
7.扔球(3-4歲)
把一個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遠的地方。給孩子在前方畫一條線來提示他/她要扔的距離;開始時如果孩子不領會扔球的動作,可手把手地教;為鼓勵孩子嘗試,可在線的旁邊放一玩具或小食品來作為獎勵物。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
8.互動式投籃(3-4歲)
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后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梢愿鶕嶋H情況適當增大距離。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
9.平衡木(3-4歲)
在地板上用不粘膠粘一條2米長10厘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家長可以站在孩子前方,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開始時只走一半的距離,允許偶爾走出界外;等熟練之后要求孩子走完全程,讓孩子自己嘗試獨自走。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10.學蛙跳(3-4歲)
用不粘膠在地板貼兩條平衡線,成人給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幾次,然后指導孩子模仿。開始時,線段間的距離應該短一點,讓孩子容易達標;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獎勵的辦法,把獎勵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線條上,孩子跳到線上就獎勵;逐漸地把線段間的距離增大。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11.模仿動作(3-4歲)
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動作,如:跳舞、打功夫等。開始練習時最好多一個家長站在孩子旁邊,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時才給予扶持;2在孩子前后方均鋪上墊子,孩子跌倒后鼓勵他/她自己起來繼續練習。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和協調能力。
12.鉆呼啦圈(3-4歲)
爸爸拿著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勵孩子左右腿交替著向后移入呼啦圈內。媽媽扶持著孩子完成動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調低一點;可以逐漸地將呼啦圈的高度提高;
訓練目的:雙腳的協調能力及身體平衡能力。
13.滾動身體(4-5歲)
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家長要給予大量的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要確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傷。
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
14.做5次前滾翻(4-5歲)
讓孩子模仿成人連續做5次前滾翻的動作。開始時只要求做2-3次;等逐漸熟練后提升到連續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動作過程中身體盡量保持直線。
訓練目的:增進協調、平衡能力,刺激本體感覺。
15.障礙走(4-5歲)
孩子能獨自走完一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開始時只設置2-3個障礙物(跨過玩具、繞過椅子、爬過桌子),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訓練,要有及時、足夠的身體和口頭提示;還可以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訓練。
訓練目的:加強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增進動作企畫能力。
16.腳尖站(4-5歲)
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腳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鐘時間。開始時可以讓孩子扶著墻壁或椅背站立;等習慣后再改為徒手站立,家長要給孩子數數,讓他/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17.單腳跳(4-5歲)
讓孩子抬起一只腳,向前方位置跳躍5步路的距離。開始時先讓孩子習慣保持抬起一只腳在空中數秒的姿勢;勵孩子單腳向前跳躍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獎勵物;然后逐漸增加跳躍的次數。
訓練目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及雙腿的肌肉控制能力。
18.巧運乒乓球(4-5歲)
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讓孩子沿著這條線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開始時嘗試先給孩子一個立方體的積木在距離極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讓孩子便于操作;等熟悉后逐漸拉開距離。
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畫能力。
為提高孩子的興趣,建議開始時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游戲;等孩子的技巧熟練后,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賽游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