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花拌飯
時間:2024-07-31 15:47:1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簡單來說,延遲滿足是人們在獲得她們想要的東西時可以等待的水準。在心理學上,延遲滿足也與自我調整同樣。營造延遲滿足,可以說是塑造孩子的自律意識能力,抑止沖動,學會等待。
延遲滿足能力與優點掛鉤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時期延遲滿足能力發展的好壞將對孩子今后的學習與生活產生影響。
有研究者通過追蹤研究發現,幼兒期延遲滿足能力的發展可預知孩子在兒童期、青春期、大學時期的認知和社交能力。4歲孩子的高延遲滿足與注意力集中、講道理、聰明、機智應變、能力強、合作性有關,而低延遲滿足的幼兒趨于攻擊、好動、不能應對壓力、易于感情用事、愛生氣等。
早期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發展得好的兒童,其上課注意力集中,遵守各項課堂紀律,積極動腦思考,踴躍發言,課后能按時完成作業,且書寫規范,完成質量高,并對學校的各項衛生與安全規則都自覺遵守,與教師和同學相處得都很融洽。而如果發展不好,他們成年后很可能事業難有很好的發展、婚姻不幸、生活不如意。
延遲滿足能力發展期:3-5歲
兒童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發展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3歲兒童平均延遲時間短暫;4歲兒童平均延遲時間顯著延長;5歲兒童平均延遲的時間比4歲又有發展。
神經生理學研究發現,前額葉是參與抑止過程的關鍵生理器官,4-5歲是前額葉發育關鍵生理器官,4-5歲是前額葉發育的重要時期,為兒童4-5歲延遲滿足奠定生理基礎。
家庭教養影響延遲滿足能力
放任型:這類型的父母不對孩子做出要求,對孩子的行為放任不管,幾乎不控制孩子的任何行為。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幼稚、不成熟,自控力水平很低。
專制型: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很高的期望,為孩子設定許多規則,要求兒童在各類問題上無條件服從。在這種環境成長的兒童往往退縮、不自信、易怨恨。
權威性:這類型的父母給孩子很多自主選擇的權利,主要依靠說明、示范和其他的說理方式來指導兒童的行為。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能將自己看成有能力的人,和前兩類兒童相比,更富于自我信賴和自我控制,具有內在的行為自律準則。
延遲滿足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不要只下指令,要讓孩子理解這些指令的原因
四歲之后,孩子們慢慢明白道理了。假如父母及時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他們的行為會產生什么后果,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何不能這樣做,孩子們就能理解。最好,孩子想吃糖果,假如父母采用強硬的態度,就會適得其反,激起孩子的抵御心理。父母能夠教育孩子,假如睡前吃糖會長蛀牙,牙會很疼?;蛟S推理不要讓孩子立刻明白,但堅持不懈,孩子會逐漸明白。真正的自我操縱來自于孩子的認知,只有了解才能控制自己,而非逼迫父母的權威去干或不去做。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只有具備了規則意識,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長可以現在生活常規方面著手,制定規則如按時起床、睡覺,不挑食等。家長要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孩子就會逐步約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規,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孩子訂立一些規矩并堅決執行。如帶孩子逛商場前,給孩子明確說不能亂買東西。盡管如此,孩子可能還會亂要,這時家長就要果斷拒絕。孩子經過一次次失敗的體驗,自然不會胡亂要了。
給孩子隨意選擇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父母如果長期包辦代替,會限制孩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當孩子玩游戲時,她們做得不好,父母馬上來協助,乃至替代孩子;比如,當孩子挑選玩具乃至食物時,父母會根據自身的標準而非孩子。這些做法,要不造成孩子的反叛,要不抑止孩子的自我提高能力。
幫助孩子發現學會等待的方法
心理學研究說明,如果你能教孩子,讓她們不必有意關注他們想要的,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他們喜歡的環節中,例如玩樂與思考快樂的事情,這有助于激勵孩子延遲他的達到能力。
鼓勵孩子參與規則性的游戲活動
游戲對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對兒童延遲滿足能力的塑造亦是如此。游戲中經常有規范,孩子們更容易通過這類有趣的方式產生自制力。
比如,媽媽可以跟孩子玩“木人”游戲,孩子懂得根據飾演“木人”來控制自己的姿勢,進而產生自我調整的概念。
還有像“過家家”這種情境游戲,兒童在游戲過程中,要扮演各種假想的社會角色,遵守角色或游戲的規則,等待他們的游戲順序,分享他們喜歡的玩具,或者在交流的過程中等待說話的時機,這些都是培養他們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機會。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