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家認為,0-5歲兒童大腦的黃金生長期對他們的未來至關重要。所以,如果我們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我們就應該在這個階段做出一些努力。
1.有安全感的嬰兒更聰明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認為,嬰兒的情緒生態能夠對其神經系統的發育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安全感的強烈需求。因此,他提出了兒童成長發展安全第一的觀點。
人類擁有的每一項技能都是為了防止自身滅絕而進化的,大腦也不例外。只有安全感得到滿足,大腦才能學習各種知識。

2.母乳喂養
母乳是嬰兒出生后6個月內最好的食物。它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抗感染物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是寶寶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媽媽在給孩子喂奶的時候,也有利于母嬰之間的情感交流,給孩子帶來至關重要的身心優勢。
在這一點上,相信媽媽們都在盡力。不過,有些情況下,媽媽們確實不能堅持母乳喂養,也不必過于著急和糾結。因為媽媽的情緒會傳遞給寶寶,他會敏銳地感受到來自媽媽的不安,這會進一步影響他大腦的發育。
3、與孩子溝通
與父母頻繁進行高質量互動的孩子的詞匯量是與父母交流較少的孩子的兩倍。放學后,這些孩子的閱讀、拼寫和寫作能力也比以前的孩子好得多。
因此,從寶寶出生開始,父母就應該盡可能多地與寶寶溝通。在不斷溝通的過程中,寶寶每天都能接觸到很多新單詞,寶寶也會體驗到來自家人的愛,讓寶寶感到更有安全感。
與寶寶交流時,父母要放下其他事情,以輕松的方式與孩子互動,但不能隨意,而是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表現,比如孩子的言語、表情、語調、姿勢、動作、等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表達。
4、開放活動
開放式活動不像封閉式活動,其玩法受到限制(如各種玩具)。玩法多樣,留給孩子們去發現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相信家長們都有類似的經歷。當你把新買的玩具遞給孩子時,孩子對玩具本身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興奮。相反,他對玩具的包裝盒很感興趣。
其實,生活用品中的很多東西都可以作為孩子的“玩具”。比如空塑料瓶、舊電話、大紙箱、超市傳單等在他眼里都是有趣的東西。孩子們會互相敲打塑料瓶來聽聲音,使用大紙板箱進入火車,捉迷藏,并識別傳單上的各種物品。簡而言之,孩子們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玩耍方式,并從中獲得樂趣。
然而,開放式活動并不意味著讓孩子隨意玩耍。家長可以給予指導??茖W家認為,“過家家”(角色扮演)是一種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的游戲。孩子們在扮演消防員、警察的角色時,不僅要發揮想象力,還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因為必須遵守相應的規則。
5.贊揚努力而不是聰明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Dweck)和她的團隊在過去10年里一直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五年級學生進行了一項研究。
在一項實驗中,德韋克要求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拼圖任務。
第一輪:分別表揚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奮。
第一輪試題非常簡單,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后,研究人員都會告訴他分數,并附上一句表揚的話。
“你在解謎方面很有天賦,你很聰明。”
“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好。”
第二輪:被表揚智力的孩子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那些因努力工作而受到表揚的人則選擇了更困難的任務。
隨后,孩子們進行了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供選擇。一是比較難,但可以學到新知識;二是比較難,但可以學到新知識;另一場是與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
結果發現,在第一輪中因努力而受到表揚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更困難的任務。大多數被夸聰明的孩子都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為什么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稱贊孩子聰明時,我們是在告訴他們不要為了保持聰明而冒犯錯誤的風險。”被夸“聰明”的孩子,為了保持自己看起來聰明,避免出洋相的風險,選擇簡單的任務。
第三輪:那些遭受挫折并被夸聰明的人認為自己失敗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那些因努力工作而受到贊揚的人認為他們失敗是因為他們工作不夠努力。
在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的團隊故意讓孩子們感到沮喪。
這次,所有的孩子都參加了同樣的考試。這次考試很難,孩子們都失敗了。之前接受過不同類型表揚的孩子對失敗的反應截然不同。
以前因努力而受到表揚的孩子認為他們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德韋克回憶說,孩子們對測試非常投入,并努力以多種方式解決難題,以至于有幾個孩子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試。”
那些被夸聰明的孩子認為他們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荚嚂r他們總是很緊張,答不上來的問題就摸不著頭腦,感到沮喪。
第四輪:簡單題測試結果:表揚聰明的人,分數會下降20%;表揚那些努力的人,他們的分數會提高30%。
第四輪測試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因努力而受到表揚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成績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然而,那些被夸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分數比第一次下降了20%左右。
德韋克一直懷疑表揚可能對孩子沒有什么好的作用,但這次實驗的結果還是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她解釋道:“表揚孩子努力,會給他們一種掌控感,孩子會認為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相反,表揚孩子聰明,就等于告訴他們,成功并不在自己手中。”手。”。這樣,他們在面對失敗時往往會束手無策。”
在隨后對孩子們的后續采訪中,德韋克發現那些相信天賦是成功關鍵的人不知不覺地低估了努力工作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需要那么努力。他們甚至認為努力是愚蠢的,意味著向所有人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德韋克的實驗被重復了很多次。她發現,無論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他們都無法忍受被夸聰明后受挫的失敗感。男孩和女孩都一樣,尤其是成績好的女孩,受到的打擊最大。即使是學齡前兒童,這樣的贊揚也會傷害他們。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適當地表揚孩子,激發他們的潛力,克服他們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