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三歲左右的這個階段,他們的認知和情感發展正在快速變化。在這個關鍵時期,家長需要特別關注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教育,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潛能。
一、重復實踐:重點發展
小編舉了一個3歲女孩常見的行為例子:女孩在玩積木的時候,不斷地將一些圓柱體放入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取出來。這些圓柱體尺寸不同,適合裝入這些容器中相應的孔中,就像覆蓋瓶子的軟木塞一樣。一切都顯得緩慢而有節奏。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觀察她的老師數了一下她重復的動作,結果是42次。幸好周圍很安靜,沒有人打擾她。每完成一個動作,她的臉上總是不自覺地露出笑容。到最后,她顯得有些疲倦,環顧四周,感覺自己如夢初醒。女孩如此專注地一遍又一遍地做一件事,以至于她感覺不到有人在看著她。這種情況在其他孩子身上也發生過,我們稱之為反復練習。每次完成那次經歷后,他們都感覺自己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幸福的表情。

3歲的孩子正處于注意力無法持續的年齡。通常,這個時期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然而,一旦孩子們遇到了吸引他們的事物,他們就會無私地投入其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訓練。他們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驚人的。當孩子的手臟了時,媽媽會讓他洗手。后來發現他的手已經洗得很干凈了,但他還是不停地洗。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又洗了一遍。幾天后,媽媽發現孩子現在能自覺洗手了,而且會自豪地伸出小手給別人看。
事實上,孩子的這種反復練習正是他們鍛煉和學習所需要的。通過反復的訓練,他們的各種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智力也得到了發展。只要一開始就細心教導,甚至細致到每一個細節,孩子們都會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這個練習。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難以想象的樂趣和滿足。這些動作根本不需要大人強迫,他們自己就能很好地完成。正是通過這種看似無意義的重復練習,孩子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而且,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一直處于無私的狀態,這對孩子智力的培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選擇自由:讓我自己做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獨立思考、獨立行動。他們不喜歡被父母或老師人為地規定,渴望自己選擇不同的事情和行動。這種自由選擇使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傾向。只要有機會,在保證大人不干涉的情況下,他們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哪怕只是一把小尺子,他們也會玩得很開心。
有些孩子對家里的一切都沒有發言權。從晚飯吃什么,看什么電視節目,到是否參加培訓班,都是父母說了算。孩子總覺得事情與自己無關,無權干涉。因此,他們的童年也許并不像大人想象的那么幸福。正因為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快點長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自由地做出一些選擇,是培養他們樂觀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大多數事情都必須由父母做出最終決定。讓孩子自由選擇,并不是說他可以選擇他想做的任何事情,而是他可以選擇需要做的事情,并且是正確的。但有些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也沒什么壞處,比如讓孩子畫一匹白馬,而不是畫花草。當然,隨著孩子的成長,應該允許他們對更重要的事情做出自己的決定。
請不要命令我,讓我自己做。聽到孩子的哭聲,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不應該輕易干涉他們的選擇,也不要總是認為我們的安排是剛剛好。其實孩子只會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上,如果給孩子一些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只會給他們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負擔,他們也不會快樂。
三歲寶寶的智商教育
早期閱讀:每天和他一起讀一個故事,用家里的大狗考利或者買一些圖畫故事書。故事應該短小精悍。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加上一些形容詞或者習語來豐富他的語言能力。給他講一個故事并讓他復述,或者讓他通過看圖片編一個故事。無論他編造什么,鼓勵他繼續說下去,并從一開始就幫助他編造。
角色扮演游戲:和他一起玩看病、過家家、家樂福購物、警察叔叔抓壞人等游戲。自己編游戲內容,讓它更豐富一點。您和您的寶寶各自扮演一個角色,例如醫生游戲,一個扮演醫生,另一個扮演病人。教他注意他扮演的這些角色。
增加知識:你可以通過路上看到的任何東西來增加他的知識,比如各種動物、植物和建筑物的名稱,各種商店的用途,還有看著天空告訴他一些天文知識。
配合幼兒園課程:復習學過的兒歌、唐詩、英語單詞。
三歲寶寶的情商教育
素質培養:每天花一定的時間和他聊天,讓他說說幼兒園的生活,然后灌輸一些良好的品德。也可以通過閱讀故事來灌輸。講完一個故事后,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所體現的優良品質。不斷重復以強化印象。
培養慈悲心:利用一切機會向他灌輸要有愛心,懂得關心他人,同情弱者。關于這一點,你可以閱讀寶寶主頁上的成長日記《愛的培養》。比如,小郭向我要衣服時,他給我講了孩子的故事。他只有一歲,他的母親不想要他并逃跑了。我給他講了孩子的故事,并讓他自己去拿那袋衣服。致小郭。當你在路上看到乞丐時,你可以說一些諸如他們對他們有多可憐之類的話。你也可以請他照顧動物和植物。
培養獨立性:讓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并給他提供決定一些事情的機會。比如給他兩件衣服穿,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出去玩的時候,讓他選擇玩的地方。平時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盡量不拒絕。如果你想拒絕,你需要告訴他原因并肯定他的熱情。
注重欣賞教育:多給予表揚,多鼓勵。不要打孩子屁股,那是對孩子靈魂最大的傷害。不要使用臟話并以身作則。
三歲寶寶的獨立表現
孩子兩三歲時,初步的自我概念出現,開始出現“給我”、“我想要”、“我會”、“我自己做”等自我獨立的意圖。如果孩子的獨立活動需要滿足和成人的支持,就會開始建立自我肯定的情緒,反之,很容易出現退縮行為。大多數活動,包括學習,對于幼兒來說都是新鮮而有趣的,那么厭學的感覺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大概是因為大人喜歡下達“簡單的命令”,而孩子則容易對勞動和學習產生對抗或厭惡。
美國心理學家對1500名兒童進行長期跟蹤觀察發現,30年后,其中20%的兒童幾乎沒有取得什么成就。與成就最高的20%的人相比,發現最顯著的差異不是智力,而是人格品質。高成就者是具有毅力、獨立和勇氣等性格特征的人??梢?,孩子的獨立性格對于他的成長和成功是多么重要。
獨立性是指一個人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社會生存和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素質。幼兒教育專家指出,生存教育的基礎是培養獨立性,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重點是培養自理能力。獨立性的培養必須從小開始。
一是要求“擺脫成人的控制”。
2-3歲的孩子開始發展自我意識,言語和動作迅速發展,擴大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他們喜歡被人看見、被人摸索,不愿意被大人抱著,甚至走路的時候也不愿意被人抱著。他們已經可以表達自己的愿望,并且經常對成人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回答“不”。對于自己想做的事,他說:“我自己就能做。”
其次,由于手腳的動作不是很協調,走路或者跑步的時候很容易摔倒。用杯子喝水會灑出來,用勺子吃飯會把水灑到身上。
這些現象通常被認為是“不聽話”、“頑固”。
第三是與同伴互動的愿望。溝通是幼兒尤其是2-3歲獨生子女的發展需要。他們特別喜歡和鄰居的孩子們一起玩,甚至可能會說:“沒有人陪我玩,好無聊”。父母經常以不安和不安全為由限制他的互動。
第四,2-3歲的孩子對自己知道一點但還不精通的東西最感興趣。他們喜歡自己重復做事情,比如重復玩某種類型的玩具,重復玩一個游戲,ETC。
家庭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首要場所
任何一個孩子,無論是獨生子女還是非獨生子女,都會因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而形成不同的性格品質和能力。獨立性也不是天生的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培養的結果。
那么,家庭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首先,珍惜孩子的自立意愿
當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他或她就會出現最初的自我概念。他用第一人稱“我”來稱呼自己,開始有“給我”、“我想要”、“我會”、“我自己做”等自我獨立。意圖。心理學家指出,當孩子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方式的滿足或得到成人的支持時,孩子就會表現出滿足、喜悅,以及“自尊”、“驕傲”等最初的自我肯定情緒和態度。否則,他們就會出現消極的情緒和態度。因此,我們必須珍惜孩子的獨立意愿,給予熱情的鼓勵和支持,讓獨立性不斷發展。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獨立性,抓住2-3歲的關鍵期,趁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飯、大小便、穿鞋襪、收拾玩具等,如果錯過了機會,養成了依賴、懶惰的習慣,那就很難了糾正它們。
其次,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提倡“個人奮斗”,而不是依賴父母和他人。他們主張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被允許單獨住在一個房間里,很少和父母住在一起。孩子剛學走路時摔倒了,要讓他自己爬起來。
在我國,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這往往導致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從而出現過度保護、過度限制的問題。出于安全等原因,1歲以下的孩子很少有機會練習坐、爬、站、走。孩子們醒著時經常被抱在懷里,或者經常被放在床上,或者坐在或站在帶有嬰兒圍欄的嬰兒床上。這種過度保護、過度限制,實際上剝奪了孩子主動探索和了解外界的機會,阻礙了他們的心理發展。家長要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不要壓制孩子的獨立活動,解放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他們的獨立性,為良好人格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次,使用適當的教育方法
注意與孩子說話的語氣和方式,并仔細傾聽孩子的講話,讓他或她感到您尊重他。不要強迫孩子吃飯,盡量讓孩子做事,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合格”、“白癡”、“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并不意味著溺愛他們。事實證明,大多數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都非常配合父母,友善、禮貌、行為大方,有很強的自立意識。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獲得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民主育兒有利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強加給孩子,剝奪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發展自我的機會。
另外,從興趣上培養
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時,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產生對抗或厭惡勞動的情緒。孩子們對游戲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要求孩子做象征性工作時,盡量將其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如果他們能夠堅持定期訓練,他們就會逐漸愛上它。勞動習慣。獨立與勤奮、不怕吃苦是分不開的。如果你不熱愛工作、怕苦,你怎么能保持獨立自主呢?
三歲寶寶發脾氣怎么辦
首先,當你的孩子發脾氣時,無論他現在的語言能力有多好,都不要試圖跟他講道理。你需要保持冷靜,甚至顯得放松。提高你的聲音和升級你的憤怒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如果可以的話,暫時別管他。但如果是在公共場所,請盡快帶他離開現場,放到自己的車上,或者到人少、不會影響他人的地方。
其次,在處理3歲寶寶發脾氣的時候,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妥協,因為向孩子妥協會留下隱患。你的孩子會記得,當事情不合他意時,可以通過大吵大鬧來解決。例如,他尖叫是因為他不想收起玩具,而你讓他走了;或者他拳打腳踢他,因為他在付款前不能吃掉購物車里的糖果,而你卻想讓他這么做。保持安靜,所以“就是這樣”。有一次”向他屈服了。然而,你的讓步其實是在告訴他,尖叫并不是一個壞辦法,發脾氣就可以改變一切規則。你可能不希望他這樣想。
防止寶寶發脾氣的一個好方法是,當你看到他以成熟的方式解決挫折和失望時,表揚他:“哇,我讓你在出去之前幫忙把地板上的玩具收起來。請這樣做一點點……完全沒有抱怨,太棒了!”
在孩子三歲左右,他們的獨立性開始顯現,他們渴望自由選擇和自主行動。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同時,家長也要注意引導孩子正確處理挫折和失望,通過表揚和鼓勵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總的來說,三歲寶寶的智商和情商教育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智慧。通過恰當的方法和引導,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在這個關鍵時期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潛能,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