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腰痛是已生育女性常見的現象,通常在一個月后逐漸消失。但如果腰痛持續不減或加重,超過一個月,可能是由以下十種原因引起的:
1. 生理性缺鈣:孕期未糾正的缺鈣狀況會在產后繼續影響媽媽,特別是母乳喂養的媽媽,鈣流失會更加嚴重,導致腰痛。
2. 肌肉松弛:孕期由于韌帶松弛和肌肉彈性下降,會引起腰痛。
3. 氣血不通:骨盆內的神經和血管功能紊亂,惡露排出不暢或子宮恢復不良等會導致氣血流通受阻,引起腰痛。
4. 腎氣不足:分娩時的努力會損傷腎氣,加上失血過多,導致腎虛血虧,從而引起腰痛。
5. 濕寒侵襲: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媽媽易受濕寒侵襲,導致腰痛。
6. 休息不當:產后經常彎腰照顧寶寶,如洗澡、穿衣、換尿布等,容易導致腰肌勞損而疼痛。
7. 缺乏運動:產后長時間躺或坐床上易導致盆腔淤血,體重增加也會加重腰肌負荷。
8. 哺乳姿勢不當:不正確的哺乳姿勢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喂奶,會導致腰部肌肉緊張,引起疼痛。
9. 過早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會導致身體重心前移,引起腰部酸痛。
10. 舊患:產前已有的骨骼、腎臟、婦科等疾病在產后可能會加重腰痛癥狀。
針對上述情況,應及時就醫治療。預防產后腰痛,應從孕期開始。建議多吃富含鈣、維生素C、D和B的食物,如牛奶、米糠、胡蘿卜等,增加素食比例,避免體重增加對腰部的負擔。孕期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和適當運動,如散步、預防腰痛的體操等,以加強腰背部的柔韌度。產后應盡早下地活動,避免經常彎腰或久站久蹲。喂奶時采取正確姿勢,最好躺著喂奶,坐著喂奶時也要注意用枕頭支撐寶寶,避免重心集中在腰部。產后兩周開始做增強腹肌和腰肌的運動,如仰臥起坐和縮肛動作等,注意腰部保暖,避免提重物。這樣可以有效預防產后腰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