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痔瘡與這些因素有關!

小卷毛奶爸時間:2024-07-17 11:03:5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懷孕期,因為胎兒生長發育遲緩,子宮體相應擴張,盆腔往下擠壓,危害血夜返流,導致肛門及周圍組織水腫,導致肛裂和痣瘡。

分娩時由于盆腔充血加重,胎兒頭部下降,娩出時肛門部位的血管組織充血水腫,會促使產后痔瘡加重。

產后為什么容易得痔瘡?

分娩時用力過度

分娩的時候,孕婦用力才能將胎兒生出來。但是用力過度的話,屏氣的時候就會增加直腸的壓力,直腸壓迫了就容易出現痔瘡。

其中,順產的女人,產后要比剖腹產的女人,更容易患上痔瘡?。這是因為順產的時候,需要自己用力分娩。

患上了便秘

產后需要坐月子,在月子期的時候,女人們一直待在房間里面,吃住都是在小小的房間里。一些產婦一直在床上吃喝,除了上廁所之后,很少下床走動。這是不對的,因為缺乏運動很容易誘發便秘問題。

此外,在月子期內,你會吃許多營養豐富的食物。原先,產后各器官功能較弱,正處在修復過程中。吃得太多,胃腸蠕動速率相對較慢,腸道內堆積食材許多,不能排出,很容易加重便秘問題,隨后痣也隨之而來。

這是因為便秘的時候,排便非常困難,每次上廁所都需要非常用力才能排出糞便。而且蹲廁所很久,甚至蹲到腿麻了,還是只排出一點點糞便。每天又吃得很多,排的又少,腸道內堆積的食物就會越來越多。

若不及時改進,便秘就會越來越嚴重,假如用力過度,很容易引發痣瘡。

產后想要治療痔瘡的話,一定要多吃蔬果,還要養成早起喝杯溫開水的習慣,因為這樣子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有助改善便秘,讓排便變得輕松通暢。

產后痔瘡是怎么形成的

妊娠期因胎兒增大壓迫直腸,使直腸肛門的靜脈回流發生障礙,引起肛門靜脈曲張而形成痔瘡。

分娩時可造成肛門局部的靜脈回流障礙,引起痔瘡,甚至引起靜脈的破損,導致血栓性外痔以及炎癥性外痔。

產后腸蠕動變慢,加之分娩后盆腔肌肉及肛門周圍肌肉過分緊繃,會陰傷口疼痛及痔瘡疼痛,產婦不敢用力大便。

且產后多臥位,活動少,腹壁松弛,又多進食少渣食物,易發生便秘,使痔瘡加重。

那么針對產后痔瘡的應對策略有哪些呢?

1、為了防止產后痔瘡,我們應該從懷孕開始。因為子宮增大,骨盆壓力提升無法改變,但為了防止痣的加劇,能夠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如避免久坐、適度調整飲食等。

2、勤喝水、早活動,保證水分的攝取。因為產后失血,胃腸液水分不足,導致便秘,常常喝水,初期活動,可提升消化道水份,改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

3、控制飲食,少吃辛辣、細致的食材,多吃粗纖維的食物。有些媽媽擔心感冒,不管吃什么都加胡椒粉,這很容易引發痣。一樣,吃多了細致的食材,會導致大便干結和少量,使糞便在腸道中滯留很長時間,不但會導致痣,并且對健康也不好。

因此,產婦的食物一定要搭配芹菜、白菜等纖維素較多的食品,這樣消化后的殘渣較多,大便時易排出。

4、勤換內褲、勤洗浴。新媽媽在排便時,務必排便,塑造每日按時排便的習慣,不但維持肛門清理,避免惡露刺激,并且協助肛門血液循環,消除水腫,避免外痔。

5、做提肛運動。有節奏地做下蹲、站立、下蹲的循環動作,每次做2分鐘,可以促進肛門括約肌收縮,加快局部血液循環,對預防痔瘡及肛裂有好的作用。

6、適當推拿。適當在肚臍或腹腔做循環推拿,有益于推拿有關穴道,促進腸蠕動,改進大便感。

7、產后早排便、用開塞露。產后應盡快恢復產前的排便習慣。一般3日內一定要排一次大便,以防便秘;產婦第一次排便可以用開塞露潤滑糞便,以免撕傷肛管皮膚而發生肛裂。

8、盡早下床活動。新媽媽在產后要及早下床活動,以免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久而引起產后痔瘡,此外還要避免久坐、久站。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